学工新闻

外院学子赴山区调研贫困村落振兴之路 在社会实践中坚定制度自信

作者: xg 来源: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0-08-31 10:41:18 点击数: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智慧,讲好脱贫故事、展现变化历程,凝聚力量,在社会实践中坚定制度自信,外语学院组织恩施籍学子实地开展了以“探访贫困村落振兴之路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8月20日至22日期间,外国语党委副书记田禾彦和辅导员庞珍带领学院“珍硒青春·下乡”实践团队,分别对恩施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宣恩县晓关镇野椒园村和咸丰县高乐山镇龙坪村三个村落进行了调研走访。

8月20日一早,实践团队从建始县城出发驱车前往龙坪乡店子坪村。村庄地处武陵山深处、平均海拔1200多米。悬崖峭壁间蜿蜒延伸着的柏油马路,平坦整洁路面与陡峭曲折道路形成鲜明对比。“店子坪村脱贫前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悬崖绝壁上的茶盐古道是下山的唯一出路。2005年,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下定决心修路脱贫,他带领村民捐款捐物、绝壁凿路,历经八载修起来这条通村路,彻底改变了全村面貌,他因此被称为愚公支书。”村干部王光曙介绍道。

在王光曙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王光国同志事迹陈列室、店子坪村史馆、电子商务馆、店子坪当代红色教育基地,走访了愚公之家。在新“愚公”王光国同志事迹陈列室里,队员们看到了村民修路的艰难场景,留守的年迈老人、背着小孩的妇女齐上阵,挥着铁锤铁杵在峭壁上挖凿路基。这种攻坚克难的新时代愚公精神,成为全村汇民心、聚民力的村魂,更成为村庄发展红色教育基地、对外推广经济作物、开发乡村旅游的文化名片。在电子商务馆里,村民生产的富硒农产品贴上“愚公”的商标,销往武汉、广州、浙江、上海等地;村居改造的愚公之家,吸引着山外游客接踵而至。“深山凿出脱贫路,王光国书记真了不起!我是一名预备党员,希望我毕业后能到店子坪村工作,向王书记学习,为村民服务!”实践团队队长、湖北省青马学员黄倩说道。

21日,实践团队来到宣恩县晓关镇,在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员工陈治羽的陪同下走访恩施侗寨明珠——野椒园村。进入村庄,野椒园“家风家训传承教育基地”首先映入眼帘,有着300年历史的张氏侗寨十二家训家规、杨氏侗寨十二家训十七诫在这里传承和发展,“四合天井”的古侗寨建筑群,彰显村庄古朴神秘的文化气质。“家风家训培训教育基地吸引我们县内外单位,在这里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和家风家训学习活动,反响很好,把村里的侗寨文化旅游项目也带动起来了。”陈治羽向队员们介绍。文化聚人气,产业添活力,队员们发现村里的农业发展也欣欣向荣,由东西部协作扶贫援建的枇杷农产品加工厂,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文化、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撑起了野椒园乡村振兴之路。

22日,实践团队来到咸丰县高乐山镇,走访湖北咸丰乌龙茶第一村——龙坪村。进入村庄,山间田间郁郁葱葱的乌龙茶园,在云雾缭绕的温润空气里飘出阵阵清香,茶农们正在田间采茶、劳作,良好的生态环境让队员们心旷神怡。村支书朱绍宇热情接待了实践团队,他介绍“乌龙茶是福建的特产,近年在全国茶叶消费市场发展速度很快,我们这里环境适宜,想抓住机遇实施错位发展战略。但恩施其他地方都以绿茶为主,当时我们引进乌龙茶,村民认为是好事,却都不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村干部就带头示范种植,很快产生了经济效益,才带动家家户户开始种茶,如今已经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村民不用外出务工在家就可种茶致富。”

三天的实地调研,实践团队们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真切感受和体验了贫困山区村落改头换面、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在这个艰辛历程中,党的坚强领导、国家的精准扶贫措施、政府的惠农助农政策,既为村民的脱贫之路引领导航,又为村民的致富之路保驾护航。“我们的国家制度太棒了,精准扶贫改变了我的家乡,我想让村外的人知道我们村里的变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实践团队队员,家住龙坪村的朱锐同学感叹道。

据悉,本次调研活动也是外语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珍硒青春·下乡”的公益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将会把本次调研材料制成调研报告和视频短片,通过手机APP平台进行对外推广宣传。